《海上生民乐》,“天涯共此时”。当地时间9月20日、22日晚,上海民族乐团分别在悉尼歌剧院、墨尔本演奏中心上演《海上生民乐》音乐会,展开首次南半球巡演之旅,迎来如潮水般掌声、欢呼声。24日音乐会将在阿德莱德市政厅上演。
上半场演出中,竹笛与乐队《湖光》 竹音婉转,呈现的是西湖美景;由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作曲的筝与乐队《墨戏》从素淡到豪放,气象万千;第三曲是琵琶、京胡与乐队《楚汉》 ,奏到大气磅礴处,一袭红衫的琵琶演奏家俞冰不时低喝一声,曲毕,观众鼓掌声分外热烈,记者后排一位观众轻声感叹“鸡皮疙瘩都立起来了”。
悉尼歌剧院演出现场,琵琶、京胡与乐队《楚汉》大气磅礴。上海民族乐团提供
在第四曲二胡与乐队《卧虎藏龙》之后,观众还沉浸在抒情性与戏剧性结合的悠扬动人中,“炸裂”的第五曲唢呐与乐队《凤舞》来了。此前似乎隐身在乐团的唢呐演奏家胡晨韵一边演奏,一边信步走到台前,观众的眼神简直难以离开他和他的唢呐,叫好声在演奏中就此起彼伏。记者左手边的一位年轻华人观众情不自禁用脚打起节拍,很快,全场鼓掌打节拍。曲末胡晨韵一段看似没有换气实则使用了循环呼吸法的吹奏,整整持续数十秒,更是点燃了现场观众。传统的唢呐,经典的《百鸟朝凤》,就这样与现代音乐元素共舞出蓬勃的生命力。
悉尼歌剧院演出现场,唢呐与乐队《凤舞》,胡晨韵的唢呐表演迎来热烈叫好声。上海民族乐团提供
下半场演出中,五重奏与乐队《卉木拾音》以婉转细腻的微观视角展现大国工匠精神;二胡与乐队《查尔达什》改编自同名小提琴曲,吸收匈牙利吉普赛民间舞曲音乐元素;民族管弦乐《丝绸之路》融合多元文化风情;民族管弦乐《共同家园》奏响携手共建地球家园的主题。民乐组合与乐队《蜂飞》改编自俄罗斯作曲大师里姆斯基-科萨科夫的经典之作,演员们展现了民族乐器的极速演奏技巧,尤其是打击乐演奏家王音睿的恣意洒脱,让观众席毫无意外地又一次沸腾。
悉尼歌剧院演出现场,前排左一为王音睿。上海民族乐团提供
澳洲权威艺术评论杂志《Limelight》(《聚光灯》)给予首场演出五星好评:“整场演出构思极为巧妙,在传统与当代之间取得了恰到好处的平衡。最动人之处,莫过于音乐中真挚的情感共鸣。”悉尼音乐学院融合音乐系主任、民族音乐学者及琵琶演奏家刘璐观演后说:“曲目设计与编排非常用心,既扎根传统精髓,又融入当代审美,能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感受到中国音乐的魅力。”小提琴演奏家叶甫根尼博士也表示:“乐团音色极具个性与辨识度,张力十足,能量充沛,令人印象深刻。”悉尼留学生Candice兴奋地说:“能在异国他乡听到如此精彩的民族音乐,非常惊喜!我为自己的家乡拥有这样的艺术成就感到无比自豪。”
在悉尼歌剧院,演出中场休息时观众排队在海报前合影(林环 摄)
此次澳洲巡演是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“中华风韵”品牌年度项目。上海民族乐团70余位演奏家参与演出;悉尼站和墨尔本站演出由著名指挥家汤沐海执棒,阿德莱德站演出将由青年指挥家姚申申执棒。“中华风韵”品牌自2009年创立以来先后选派中国30多个艺术团组超过40台精品剧目,赴美洲、欧洲、大洋洲国家演出600余场。
悉尼歌剧院演出结束,特邀指挥汤沐海携手演员们谢幕。上海民族乐团提供
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最早建立的民族音乐专业表演团体,上海民族乐团始终在“探路”:创新、求变,让民乐不止于正襟危坐闭目聆听;现代、多元,让民乐奏响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自信。《海上生民乐》是上海民族乐团打造的原创音乐品牌,首演于2016年,是当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开幕演出,古典音乐的当代表达、中国音乐的国际表达彰显无遗。演出至今已达数百场,推出多媒体音乐现场、民族管弦音乐会、民族室内乐等不同版本,充分展现海派民乐开放包容的艺术特色。近年来,《海上生民乐》音乐会先后在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、巴黎爱乐音乐厅、柏林爱乐音乐厅、汉堡易北爱乐厅、华盛顿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、圣彼得堡国立模范卡贝拉音乐厅等世界艺术殿堂绽放中国民乐魅力,在海内外引发热烈反响。
金富宝-上海配资-查查看股票配资-a股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