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鲁网10月31日讯为深化大单元教学改革,近日,凤凰路小学东西校区美术组联合开展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《身边的自然》为主题的公开课教研活动。本次活动由胡风儒老师和田姣老师分别执教单元内重点课时,两校区全体美术教师共同参与听课、评课,围绕 “大自然中的美在哪里?”这一核心问题,打造了充满情境感与创造力的美术课堂。

课堂实践:以多元情境激活自然审美
作为《身边的自然》单元的起始课,胡风儒老师执教的《树叶的 “血管”》,以 “自然观察”为核心创设教学情境。课堂伊始,胡老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,在校园的银杏、梧桐树下捡拾落叶,用放大镜细致观察叶脉的纹路 ——“这片枫叶的叶脉像不像分叉的小路?”“梧桐叶的叶脉纵横交错,是不是很像给树叶输送营养的‘血管’?”生动的比喻让抽象的 “线条”概念变得具象可感。随后,胡老师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叶脉形态转化为美术语言,通过颜料拓印、彩笔勾线等方式,把叶脉的美呈现在画纸上,不仅帮助学生初步识别 “线条”在自然与美术作品中的作用,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懂得 “美藏在身边的自然细节里”。

田姣老师执教的第四课《吹皱的水波》,则以 “古今对话 + 游戏体验”的双情境设计,点燃学生的创作热情。课堂上,田老师先通过古画马远《水图卷》中的江水波纹、古诗里 “春风又绿江南岸”的水意描写,带领学生穿越古今,感受古人对 “水波”美的捕捉;接着,她创设游戏式情境,拿起毛笔对学生说:“今天我们让毛笔在宣纸上‘走一走’——慢慢走会画出细细的波纹,‘跑一跑’会留下长长的线条,‘跳一跳’又能变出断断续续的墨点,大家想试试吗?”充满趣味的引导让学生跃跃欲试,在宣纸与墨汁的互动中,学生直观感受墨线 “弯弯曲曲、长长短短”的变幻,随后用水拓画等方式创作《吹皱的水波》作品,既达成了 “尝试多元方式创作”的单元目标,更让 “大自然中到处都有美”的理念深入心间。
金富宝-上海配资-查查看股票配资-a股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